近日,《广州市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3-2035年)》(下称“《专项规划》”)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公开征询意见,《专项规划》制定了广州低效用地再开发目标,明确规划任务,定性定量制定近中远期目标,传导分解确定各区实施目标,立足试点提出近期项目计划,结合实际适时开展动态调整。至2027年,全市拟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约155平方公里;至2030年,全市累计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约220平方公里;至2035年,全市累计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约310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城中村、老旧厂区等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社会治理难等突出问题。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抓手。
bwin官网
低效用地是指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确定为建设用地中的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环境品质差、产出效益低的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包含低效工业用地、低效居住用地、低效商服用地、低效公共设施用地、低效村庄用地和零星低效用地六种类型。
自然资源部已将广州列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以城中村和低效工业用地改造为重点,以政策创新为支撑,推动各类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建立科学认定标准体系,识别评估出广州低效用地总量共计约62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现状建设用地的三分之一,占比最大的低效村庄用地,为45.9%;其次为低效工业用地,占比为32.0%。在城市发展用地资源紧缩、增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亟需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支撑制造业立市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专项规划》聚焦“摸清家底、把明方向、完善机制、安排项目”四大任务,统筹增量资源精准配置与存量空间高效盘活,通过用地改造需求开展规模预测,科学确定近、中、远期再开发时序目标与空间重点,逐步扩展再开发空间范围,不断深化再开发内容。至2027年,全市拟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 约155平方公里;至2030年,全市累计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约220平方公里;至2035年,全市累计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约310平方公里。
《专项规划》中透露,面向2027年试点期,经自然资源部备案入库的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共809个,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其中,契合城市发展战略,位于各级重点功能片区及低效轨道交通场站周边的低效用地约90平方公里,占比达58%,位于全市四个重点平台(东部中心、南沙新区、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的低效用地约72平方公里,占比达46%。《专项规划》兼顾各类实施项目,其中旧村项目175个,面积98平方公里,占比63%;旧城项目56个,面积4.6平方公里,占比3%;旧厂项目236个,面积13.4平方公里,占比9%;村镇工业集聚区及其周边连片改造的项目169个,面积27平方公里,占比17.3%。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年度为周期更新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库,结合实际推进项目实施。
《专项规划》强化“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国土功能、提升空间品质、补齐设施配套”导向,制定全域统筹管控规则,构建“空间规划引领一政策体系支撑”协同框架。探索分类施策的开发模式,提炼五类低效用地可以采取的公益征收、政府收储、 统筹做地、自主改造、合作改造等再开发模式路径,明确适用条件及各类情形;探索刚弹并举的规划管控,通过具体管控清单明确各类用地混合、用地兼容、存量建筑功能转换的类型和操作路径,推进用地复合利用;探索集约连片的土地整理,支持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置换、国有工业用地置换,
通过土地置换、指标统筹、产权归集等方式,推进零散低效建设用地整合归宗;探索多措并举的土地供应,从供地方式、地价计收等方面创新优化土地供应,细化具体要求,简化工作流程;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政策,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产业用房可按幢、层、间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分割登记、转让给已依法注册登记且属于转让方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制造业企业。